想必,虽然有很多的人比较关注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等设备,但对这些设备中的被动元件未必就很了解,甚至可能是完全不懂。既然有被动元件,那么与之相对的便会有主动元件。人们日常所熟知的芯片,属于主动元件。而电容、电阻、电感、谐振器和晶体/陶瓷滤波器等元器件是为被动元件。 所谓的被动元件,是指内部不需要电源驱动的器件。被动元件本身不消耗电能,只需输入信号就可正常地工作。被动元件主要分为RCL(电阻、电容、电感)以及被动射频元器件两类。而人们最常见的是RCL产品,在被动元件的总产值中占比高达90%。 被动元件的应用范围很广泛,可谓是芯片产业得以发展的基石。包括在汽车电子(3400件)、PC(2200件)、液晶电视(2100件)、iPhone 6 plus(1100件)、游戏控制台(1020件)、数码相机(840件)、iPod(230件)等产品中都有被动元件。而被动元件市场主要集中在日、韩、台与大陆地区。正是由于被动元件对芯片产业所起的基石性作用,被动元件在电路零部件中的占比逐步地提高,市场得以稳健地成长。任何电路都需要用到被动元件,电路中被动元件的数量也在逐步地提升。1983年,被动元件在PCB物料清单中的占比仅21%。到2003年,被动元件在PCB物料清单中的占比即上升至80%,占成本的20%左右。 近一段时间来,媒体不间断地报道,被动元件中的三大类产品,即电容、电阻和电感的价格涨得很厉害,给处在行业下游的电子厂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。有业内人士甚至据此发出这样的感叹:被动元件的价格疯狂上涨,几乎是要撼动了在中国的电子制造业之根基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元器件市场,本土厂商对此却根本没有话语权。究其原因,主要还是在于本土被动元件厂商的技术和工艺相对落后。 来自上海证券报的消息称,积层陶瓷电容MLCC的价格一涨再涨,在业内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热议。 2018年3月初,以村田为代表的日系厂商宣布退出常规型的MLCC市场,进而转向超小型和高性能的产品,致使原本就供不应求的MLCC市场更加供不应求。然而,与其他新材料市场不同的是,MLCC市场的供给端格局异常集中,市场中前五大厂商占据接近九成的市占,其中高端的MLCC又集中在日系厂商。村田此番转型后,在常规型的MLCC市场的供给能力将会比2017年下滑50%以上,而在此之前,村田的MLCC生产能力占据整个市场三成的份额。对此,一位MLCC市场人士表示:“村田这次减产的正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品种,供给端收缩力度可想而知。” 行内人士透露,境外新上的MLCC产能基本要等到2019年才能在市场中释放出来,并且日、韩系厂商在2018年内已经基本确定将很快退出常规型的MLCC市场。加之,全球消费电子设备更新换代、通信频段升级、电动汽车迅猛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,MLCC市场的缺口短期内依然会放大,2018年MLCC的价格依然会维持涨势,预计持续到2019年。 本轮MLCC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,主要得益于消费电子设备向智能化升级换代。以苹果的iPhone系列智能手机为例,iPhone 6电路中所需的MLCC大约在400颗,而到iPhone X中,则需1100颗左右。此外,智能家居产品的快速发展,也扩大了下游厂商对MLCC的需求量。但受限于电路板的面积,MLCC在普通的消费电子行业快速渗透后,常规型的MLCC需求量将进入平稳的状态。但通信频段升级,超小型、高性能的MLCC产品则会再次带来巨大的增量。5G时代,MLCC的需求估计会出现翻倍式的增长。 2017年,全球电容市场的规模210亿美元,其中MLCC陶瓷电容市场的规模110亿美元;中国电容市场的规模1000亿元人民币,其中MLCC市场的规模便达520亿元人民币。除了电容,还有电阻和电感。同样在2017年,全球片式电阻市场的规模50亿美元,片式电感市场的规模30亿美元;而在中国,片式电阻市场的规模220亿元人民币,片式电感市场的规模130亿元人民币。 业者对此分析:第一,本轮MLCC等被动元件的价格疯涨,表面上看是供需严重失衡导致的必然结果,也不排除渠道商有意推动被动元件的价格上涨等因素作用。被动元件的价格疯狂上涨,几乎快要失去人们的控制。“MLCC的0603-104K 50V,从5元涨到了110元,0402 16V从3元涨到了33元,芯片电阻0402 5% OR涨幅也超过了10倍”。第二,业内有这样的传言,由于一部分来自台湾的厂商有意囤货或者向市场少放货,这让渠道商看到了机会。很多的人就此怀疑,不排除有少部分的原厂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抬价并瓜分暴利的盛宴。台湾的国巨、华新,华新科等已经多次上调MLCC的价格,有的价格总涨幅接近100%。而厚声,大毅等贴片电阻厂商也不甘落后,连声喊涨,之后就连大陆的风华高科,三环,宇阳等也跟进了涨价。第三,这一波被动元件的涨价和缺货潮,让国内的电子制造业至少要多付出5%-15%的成本!这对于本来利润就微薄,如履薄冰的本土电子制造业来说,简直是一场措不及防的灾难? 结语:虽然整个被动元件市场的规模相比于主动元件小了很多,但本轮被动元件的价格疯涨潮,也实实在在地警醒国内的电子产品制造商,以及本土被动元件厂商…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