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:雨伞充电宝也加入共享行列,小物品共享引发讨论,对于这些新现象,市民普遍表示欢迎,业内人士评价毁誉参半。 共享经济似乎变得无所不包,在改变人们的出行和住宿习惯之后,充电宝、雨伞等这些日常小物件也正式加入共享经济版图之中。近日,三家主攻共享充电宝的企业获得上亿元融资,引起行业关注;与此同时,共享雨伞和共享篮球也纷纷步入公众视野,小物品共享的讨论热度大有超越共享单车之势。 对于这些新现象,市民普遍表示欢迎,认为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“痛点”问题。但业内人士对此的评价基本是毁誉参半。“共享充电宝是小众且低频的需求,虽然会有场景,但不可能会成为用户解决续航焦虑症的主流方式,更不可能取代移动电源。”雷科技CEO罗超如此对记者分析共享充电宝的未来。 “救急的时候挺好用” 5月11日,在福田区CoCo Park的一家火锅店里,记者发现了一款叫做“街电”的共享移动电源设备,该设备被摆放在收银台显眼位置,容纳了12个充电宝,用户可以通过扫描街电柜机上的二维码解锁并借走充电宝,使用前半小时免费,超时后1元/小时,押金是100元,并配有数据线。 在一个大型商场里记者发现了另外一种较大型号的充电设备,两位顾客正在边充电边玩手机。商场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,共享充电宝一般在下午或晚上租借的频率比较高,一台机器最多租30个充电宝。 “还不错,救急的时候挺好用。但环节还是多了点,没有自带的方便。”市民周先生对记者表示。另外一名杜女士则表示“经常用,都不觉得这是个新现象了。” 救急用的东西还有雨伞。近日,在广州地铁站附近出现一种名称为“魔力伞”的共享雨伞,用户用手机扫一扫解锁完成租伞,通过附近的点还伞,可以免费借15天,超过期限后每24小时收2元,押金20元每把,但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的用户可免押金。5月5日,“共享篮球”的项目“猪了个球”宣布获得千万级Pre-A融资后,表示将部署全国80%以上的室外运动场馆。 物品共享依赖“押金”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,目前,共享充电宝、共享雨伞、共享篮球等项目都刚刚起步,并没有明确的盈利点。“我们还没有考虑盈利,作为基础设施供应商,还是想把规模程度和密集度给铺起来,后面再去思考具体的盈利模式。”共享电源提供商小电创始人唐永波如此对媒体表示。 各种各样的“花式共享”靠谱吗?知名IT评论人磐石之心对记者分析,这些共享项目的相似之处都在于“押金”模式,这被认为是风投最看重的盈利点,押金带来的巨大资金沉淀,让他们不担心自行车损毁、充电宝不还。 罗超向记者表示共享移动电源类似一个“备胎”:“共享充电宝要有前景,至少以下几点要成立,一是人们会觉得戴着移动电源是累赘,二是使用共享充电宝比移动电源更方便。其实,对于用户来说,借用共享移动电源是一个很麻烦、有成本的事情,远远没有自带移动电源方便。” 相关阅读 深圳商报评论:共享这个筐还能装多少东西 细数最近一年最火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,莫过于共享单车。尽管共享单车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不少,但是,它对城市出行方式的改变,已经是无法逆转。显然,这是一个极其成功的创新。 可是,随着共享单车的火爆,大家想往共享经济这个筐里装的东西越来越多,就在短短的一周之内,先有共享充电宝因为王思聪的高调看衰而成为热门话题,后有共享手机、共享篮球获得投资的消息成为新闻。看这势头,衣食住行通过共享搞定的时代为时不远矣。 然而,共享真的是一个啥都能装的大筐吗? 要回答这个问题,不妨先看一下共享经济在中国发展壮大的简单线索。共享理念的兴起,来自于滴滴们的爆发,滴滴之后,出现了一大批共享服务的平台,上门做菜,上门按摩,上门做家政,上门修家电,等等。这一阶段,共享的内容以服务为主。共享服务之后,共享知识开始流行,分答、知乎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平台。而共享单车的出现,把共享物品推到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。共享单车之后,马上出现了共享汽车、共享电动车、共享雨伞,最近,共享充电宝、共享手机、共享篮球又陆续成为共享经济的新玩家。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,在共享服务领域,除了滴滴等几个共享交通服务提供商,其它领域都没能产生真正具有全国影响的共享服务平台。在共享知识领域,是否存在足够刚需仍有争议,当然也就难以产生兼具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大平台。至于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物品,客观地说,除了共享单车,其它平台的前景并不清晰。 从本质上说,共享经济在大多数时候,就是分时租赁,但是,适合分时租赁的物品和服务,未必能做成互联网时代的共享平台。 首先,共享服务要比传统的租赁服务更方便,特别是要更容易取用和归还。共享单车能火,是因为它比定点取还的公共自行车用起来方便太多。共享单车之后,马上出现了共享汽车,可是,共享汽车的投放区域、使用区域和停车位置都有严格限定,它既没有共享单车方便,也没有出租车和网约车方便。这种不方便的共享,就很难做大做强。 其次,共享物品最好是有普遍需求,但不方便自备或携带。共享单车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。与之相对,充电宝的需求很普遍,但自备和携带充电宝已经是多数人的习惯,这种需求也就算不上真正的刚需。所以,不仅是王思聪用发毒誓的方式唱衰共享充电宝,就连投了这个项目的马化腾,也说看不懂共享充电宝的玩法,投资只是先占个位子。 同时,共享平台当然不必马上赚钱,但未来起码要有赚钱的可能。以最近被大家称为奇葩项目的共享篮球为例,其服务场所是大中学校的篮球场和各类公共篮球场,标配是一个能抗日晒雨淋的柜子,再加上太阳能板和电子锁,硬件投入相当可观。可是,小众的需求、微薄的租金,如何应对高昂的设备投入和维护成本呢?看来,这样的项目,也就只能挣挣风投的钱了。 可见,适合分时租赁的东西很多,但是,能支撑大规模网络共享平台的物品和服务却很少。表面上看,共享是个很大的筐,可是,适合往里面放的东西真的不太好找。(苗凡卒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