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袋数码E族

是什么导致“P10门”愈演愈烈,华为到底错没错?

2017-5-6 15:07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996| 评论: 0

摘要:   在余承东骄傲地在巴塞罗那通信展向全世界展示华为P10时,他怎么也没想到,随后在这款手机上发生的事情,甚至严重到威胁了华为的品牌形象。  这款手机在3月份进行了国行版的发布会。随后不到一个月,围绕这款手 ...

  在余承东骄傲地在巴塞罗那通信展向全世界展示华为P10时,他怎么也没想到,随后在这款手机上发生的事情,甚至严重到威胁了华为的品牌形象。

  这款手机在3月份进行了国行版的发布会。随后不到一个月,围绕这款手机上发生了接二连三的各种问题,现在看来颇有戏剧性……

  1、疏油层缺失

  首先是疏油层缺失,当然这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

  数码大V@大米测评曝出,P10/P10 Plus存在疏油层缺失的情况,如果不贴膜,那“屏幕的疏水疏油效果只能用渣渣来形容”,很容易出现满屏幕指纹的情况。

  

  疏油层,其实就是一种手机屏幕上的防污凃层,主要功能是让手机屏幕上少一点指纹、看起来干净一点。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手机都有疏油层,属于最基本的配置。

  这个情况一般可能原因有三,节约成本、或者第一批量产忘记加入了、再或者是P10的指纹识别和屏幕采用同一块玻璃,如果使用AF涂层会改变介电系数使指纹识别出现问题。

  一开始华为官方一直保持沉默。反倒是华为“海军”(对华为招揽来水军的“简称”)反应更激烈一些,先后提出各种原因为华为辩解。直到后来闪存门的事件也爆发后,余承东在一并给予回应(下文会提到)。

  2、P10 Plus 2K屏问题

  就在疏油层事件刚刚平息没多久,又有网友就华为到底有没有在其他配置方面偷工减料进行挖掘,果不其然,网友发现用2K屏的P10Plus的屏幕售后价格居然比P10,有一部分人开始质疑华为是不是在P10 Plus上面用了劣质的2K屏。

  但很快由于正逢小米等几大手机厂商的新旗舰机先后发布,网友们的注意力也很快被转移到这些新机型上。况且疏油层也不是一件特别大的事情,讲到底并不像手机配置出问题那样影响实际使用和手机的运行情况,这两件事情大家就小小议论了一下就没了后文。

  3、混杂着买的闪存

  但事情远未结束,最致命的在4月14日到来了。贴吧、微博等社交网络的网友发现,华为在P10不同产品之间内存、闪存的读写速度测试成绩差异巨大,测试结果分别为280多MB/s、560多MB/S以及750多MB/s。

  速度最差的只能达eMMC 5.1的标准。很有可能的原因是,华为P10系列采用了emmc5.1、ufs2.0、ufs2.1三种不同规格内存,造成成绩差异很大。同时,也有网友质疑,华为P10可能使用了LPDDR3内存,也存在缩水的嫌疑。

  4、缩了水的内存

  国外媒体Phoneareana指出,P10不但闪存分三个等级,内存也掺着ddr3卖,一共6 种组合:LPDDR3 + eMMC 5.1、LPDDR3 + UFS 2.0、LPDDR3 + UFS 2.1、LPDDR4 + eMMC 5.1、LPDDR4 + UFS 2.0、LPDDR4 + UFS 2.1……

  看起来很晕是不是。这里需要解释下这个问题有多么严重。

  但LPDDR3是上一代内存了,无论是性能还是速度、手机续航等各方面都比LPDDR4低一个等级。闪存方面,对比UFS,eMMC更像是“上个时代”的产物。简单来说,LPDDR3 + eMMC 5.1还不如小米5的配置。

  华为P10/P10 Plus的价格在4288元至5588元,属于高端旗舰手机。但消费者用这个价格换来的手机内存闪存配置可能还不如小米2000元至3000元档位的手机,还是上一代的,这让消费者很难接受。

  这种无异于“高价抽奖”的配置,很快在网络上点燃了网友们的愤怒情绪,各个社交平台也弥漫着对华为的质疑和许多负面评论。

  一直沉默华为官方不得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。本来从P8、P9开始,华为好不容易积攒了很多好评,甚至P10出来的时候,很多外媒的评价也是"love my p9 ,incrediblely great!"这种论调的。本来P10的出现是为华为奠定国际地位的,甚至极有争夺三星S8市场的趋势。但愈演愈烈的公众舆论再泛滥下去,华为不仅品牌形象受损,P10的销量也会相应受到影响。

  5、余承东越描越黑的回应

  结果,余承东发了一条从公关角度来说不那么让人满意的微博回应。

  

  简单说来,这个回应表达了这么几点:1、解释了疏油层的问题是由于用了康宁五代大猩猩玻璃导致的,新批次已经有了解决方案;2、闪存混用的情况是因为供应链坑了我们;3、华为的软硬件的联合优化设计很棒,不影响你们的使用体验;4、P10非常棒,用UFS也没问题,不信你看mate9;5、这次出现问题都是友商密集攻击我们;6、我们没错,我们在坚持优良消费者口碑……

  华为没错,友商的错。

  这个回应给原本就不满的消费者浇了更旺的一桶油。有好事者还写了这么一个梗:

  

  也许是看第一个回应没有起到安抚群众的作用,余承东又针对这件事情继而连三的发了几条微博,结果越描越黑……

  

  

  回应中,最让网友不满的是,华为没有提到针对闪存和内存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。一边说,“跑分、配置和规格不能代表真正的用户体验,存储器也一样”,另一边说自己没有感觉EMMC在P10 Plus上有什么区别,相信消费者的感觉也一样,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……换句话说,华为阉割后的产品用起来跟满血产品真的没有差别,华为发展这么好,产品能不牛逼吗?

  这……可能很多人都开始真的看不下去了。

  6、闪存门事件走出国门

  华为mate9海外宣传页面在最近删去了UFS2.1宣传,被日本网友发现了。

  

  

  日本人开始怀疑是不是连Mate 9都是有问题的。于是大家开始质问华为客服到底是不是因为Mate 9的RM是有问题的,所以才会悄悄删除掉?结果华为的客服的回答是:“经过我们的确认,全部的Mate 9都是支持(support)UFS2.1的”……

  这让本来对华为印象不错的日本消费者也怒了。什么叫做支持UFS2.1?这是在玩文字游戏吗?人家问你这款手机是不是搭载了UFS2.1,你回答是他能够搭载UFS2.1?很难让人不觉得这一系列动作非常有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的意思。

  

  一位日本网友对此事的评论

  7、退货被拒

  不管华为给不给正面解释,很多网友最后按耐不住还是想要退货,结果发现……

  

  尽管任正非也对这件事情在内部讲话上做出了回应,表示如果消费者要退就给他们退,但目前似乎还没有官方给出详细的退换货方案。

  

  8、华为真的错了吗?

  从整个事件来看,疏油层、闪存、内存确实都存在问题,这些官方也通过各种回应方式承认了。但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,华为到底有没有认错,有没有给予消费者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,但目前的情况来看,是这两个回应都不涉及退换货和认错。

  有些媒体把华为这次事件和三星炸机时的公关回应做了比较,认为三星的质量问题并不是有意而为之,确实存在产品质量问题,并且在事出以后就及时进行了退换货的方案。要不是接二连三的爆炸,三星的处理方式还是比较妥当的。

  华为方面在于内部把这件事情定性为一次友商的恶意攻击。但有意思的是,其实大家都知道,闪存的混合配置、和内存缩水的情况在先,这也不是所谓友商安插了人员在供应链上做的手脚。即便整件事情,竞争对手可能在舆论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但华为如果妥善进行处理,是不会一步步演化成目前一边倒的局势的。

  在P10事件之前,华为的几款手机都享有不错的评价,也一度成为了中国唯一能够把高端手机输出全球的代表。但这件事情无论在国内消费者、还是国外消费者方面,都带来了不太好的印象。承认存在混合配置上的问题,提供解决方案,提供退换货的方案,这件事情实际上会给华为造成多大的成本?会带来多大的品牌损害?

  这一切都无法给出一个客观的数字。但有个网友算了一笔账,采用闪存替代方案至少能够减少一定成本,甚至提高利润。

  

 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,供应链上确实存在各种风险,所以大部分厂商都会采用多个供应商来提供某一个单一配件,但采用规格和标准相差巨大的产品还确实很少见。

  

  手机行业大V潘九堂认为,“eMMC和UFS参数看起来差几倍,但用户基本感知不出性能差别,所以两者价差只有5-10%(否则UFS会卖高价),且华为又是大客户,采购两者的价差可忽略”。

  但此次事件中最致命的是,“华为永远对的,如果错了,那肯定是同行的阴谋”这种回应态度。“一个小小的专业误解,如果态度诚恳不至于发展成这样”,潘九堂表示。

  尽管截止目前,余承东又发了一封倡议书追加了对P10的回应,承认之前态度傲慢,缺乏谦卑,需要进行反省。认为“这几年发展的过快,可能忘记了初心,没有严格做到以客户为中心”,但还是没有提到针对这件事情的具体解决方案……

  现在看来P10门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意思,除非华为能够尽快给已经购买了P10的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,无论是通过数据来证明几款闪存和内存的运行没有问题,或者是公开采用了何种软硬件解决方案来弥补硬件上的缺口,再或者是提供给消费者一个退换货通道。

  坦诚谦卑的态度和及时迅速的解决方案,永远是面对这类公关危机的第一解决方案,没有第二。

  最后,随文附赠一个群嘲段子:

  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最新评论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口袋数码E族 ( 豫ICP备15004038号-2 )

GMT+8, 2025-5-2 10:00 , Processed in 0.104331 second(s), 18 queries .